台灣品牌,跨入緬甸來經營
很多台灣的美食品牌陸續進駐緬甸,但大家哎聲連連,因為賣的比台灣還貴很多,許多人也不太願意去買單,但人們希望在仰光或瓦城還能夠享受到台灣的美食產品品質與價格,殊不知,這中間多了多少的成本出來。
連鎖品牌在海外賣的更貴,很多時候是結構性問題,例如,匯率的變動、又如原料的採購來源等等,都是影響跨國品牌的定價策略的因素之一。有的品牌要求用原產地的原料,以方便管控口味口感,於是乎,所有原物料要從原生國運出(如全聚德的烤鴨需從北京買,手搖飲品店的珍珠要從台灣進口),所以原物料成本增加了。若是在該投資國可以採購到品質合格又好又便宜的原料,當然就有機會賣的比原生國還低價。若否,要求海外的店面用與原生國一樣的售價,其實也不太合理。
全聚德在台灣也活不久,珍奶跨國賣的比台灣貴很多
其實出門在外,本來就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企業要存活,比在原本的生活圈,難上數倍。因為,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項目是否可以符合當地的風俗民情、飲食習慣,其實都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所以企業需要的是跨國文化融合的能力與人才,低價並不一定是商業的主要手段。像台灣的連鎖品牌企業在緬甸的經營狀況來看,日出茶太以類似咖啡廳的操作手法存活了數年,休閒小站用複合式餐廳手法,稱霸瓦城地區數十載,又或是50嵐因為選對開店地點,不論東西飲品如何,每天每個時刻都要排隊等上20分鐘。能夠賺錢,代表企業主與總部有做適度的調整與修正,如此該品牌方能至今存活於本地。
又像派克雞排在仰光,一套雞排套餐賣的比緬甸的肯德雞還要貴,但若消費者願意買單,服務夠好、產品合口味,企業就能夠賺錢存活,他們也因為現況己經穩定,短期內也準備拓展新的據點。所以,品牌操作,尤其是有跨國跨文化的企業,其實要生存都不容易,對於企業來說,如何找到合適的生存之道,持久的經營下去,才是重點。
LV不是LV,BMW不是BMW,大家是否還會願用高價來買
品牌,本來就是會被商品的價值來評斷出來的,若LV不是LV,BMW不是BMW,大家是否還會願用高價來買? 所以品牌的建立,是在於產品是不是值得那個價格,若是值得,自然消費者會上門買單。下次在緬甸,喝一杯珍珠奶
茶,吃一客炸雞排套餐,不要再嫌價格
貴了。若是值得,你自己就會回去再買來吃,不值得,他們自然就會被市場給新陳代謝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