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緬甸sprudge協會報告所稱,緬甸的咖啡豆品質,在國際間護得好的評價

洪顧問曾經造訪過位於緬甸中部大省曼德勒省的咖啡園區參觀,對於園區所種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園印象深刻。在多達6英畝的栽種園區內,管理的井井有條,且門禁嚴格,非事先預約的人士,就無法進入參觀。

然而,緬甸的咖啡豆產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植栽的技術,品種的多樣化、商品的物流、生豆保存、烘豆技術與設備、包裝、品牌操作等,都是未來緬甸咖啡豆產業所必需加強且的地方,值得有心加入緬甸咖啡業的投資人深思。

緬產咖啡豆香氣不足,無法獨當一面唱獨角戲

先來談談技術,我們都知道,咖啡豆的栽種,有其特殊的氣候、水文、溫度的要求,其中,氣候因素,是咖啡種植的主要成敗因素,咖啡樹只適合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所以,從北緯25度到南緯25度,才適合栽種咖啡,所以整個緬甸幾乎全部都在這個範圍內(28N-10N)。溫度則需要在15-25C的溫暖氣候,且整年的降雨量必需達到1500-2000MM,且需肥沃的土壤,又要排水性佳,故熱氣山區,看似最合適。加上不能過度的日曬,所以咖啡樹的旁邊,也多會種植些較高的植物,才協助減少日曬量,於是乎,緬甸的曼德勒省、撣邦山區、克倫邦、德林達依省等地的山區,完全適合緬甸的栽種咖啡豆。

但只有環境,沒有先進的管理與技術,咖啡的品質仍有進步的空間。洪顧問五年前曾拿緬甸產的咖啡豆回台灣請專業人士烘豆、品嚐、鑑定,當時的緬甸生產的咖啡豆,只能當其它國的咖啡豆混豆用的材料,似乎還無法獨當一面唱獨角戲。雖然五年過去了,但洪顧問也曾買了些來試豆,結果品質仍未達高標(賣去當CITY COFFEE是己經達標了),故導入先進的栽培技術,是這個產業內的機會。

潮溼多雨,萬物皆發霉,保存難度高

生豆保存亦是一大難題。緬甸潮溼多雨,一年雨季超過5個月,造成生豆保存困難,發霉問題難解。加上緬甸國內整體的電量電力不足,及偏鄉地區的電力設備發展不健全(許多家庭無法享用公用電網服務),故保存難度非常高。洪顧問曾在緬甸本地超市購買烘好的豆子,但打開一看,發霉,只好整包認賠丟掉,這是個大問題。

品種獨一,香醇濃厚略不足

緬甸的咖啡豆種,目前只有阿拉比卡豆,洪顧問買了超市所販售的緬產咖啡豆來泡,喝起來確沒有經典的阿拉比卡豆的香醇濃厚,也少了果香,我試想,應該是烘豆技術不到位,不然怎麼能夠取得國際認同?? 但個人偏好微酸口感的藍山、或是略有苦甜味果香的曼特寧,這些是緬甸產咖啡豆仍欠缺的。期待未來有志之事引入。

烘豆設備差,技術與國際水準落差50年

緬甸的烘豆方式,仍採用火燒木材的方式人工炒豆,在高溫的環境下,用不易控制火候的木材來烘(炒)豆,若烘豆師父經驗不足或一個失神,就會造成整鍋的豆子燒焦報廢(但若是微焦的豆子,喝起來的口感又特別的濃厚具焦香),加上每鍋烘起來的品質不一,很難打入國際高品質咖啡豆的市場

傳統包裝方式,透明塑膠袋+釘書機

在生豆農場屸來的豆,都是用傳統麻布袋來裝豆(無特殊防水措施),而烘豆廠所用的包裝,更是驚為天人,是用厚度較高的透明塑膠袋(防熱耐重),佐以釘書機釘兩個釘,就上市啦!!包裝不佳,也影響運輸及保存,仍很大的進步空間。

超市購買的品牌咖啡包裝袋,設計近似國外咖啡品牌

雖然在超市己可買到緬甸產的咖啡豆,但其包裝與國外的咖啡包裝接近(類似公版),加上沒有品牌操作的能力與技術,故至到目前為止,緬甸咖啡市場,還仍只是三合一咖啡的天下

現磨咖啡香醇濃,來上熱熱的一杯,可以提振一天的精神,但緬甸市場的咖啡路,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走上正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緬甸洪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