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經過幾年的經濟開放,社會環境進步、人民生活水準提升,然而,緬甸政府最希望大量引進的勞力密集型製造業,卻一直力有未逮,至今在製造工業部份,成功大量引進的產業,只有成衣紡織業,而製鞋業,因國際製鞋代工龍頭企業--台灣寶成鞋業,及數十家台資、陸資製鞋工廠相繼設立,而漸漸的成了氣候。但緬甸政府最需要也最想要吸引進來的的高科技電子業,就一直沒有成果。畢竟要高科技電子業進來設廠,必需要有大量的塑膠射出廠、沖壓廠、模具廠、銑床廠、車床廠、電鍍廠、CNC、線切割、電子配件廠等廠家,來提供電子廠生產、組裝的基礎料件,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供應鍊。然而,到目前為止,這類上游、中游的廠家少之又少,而且其生產技術、品質,也與台灣、中國嚴重落後至少10-20年,於是乎,緬甸政府在吸引國際性的電子大廠來緬甸設立的政策,一直只停留在口號,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吸引到任何一個國際電子廠,在2010年之後來緬甸設廠(亞洲光學是設立於90年代)。

今天我們就這些基礎民生工業,做一系列的討論,前二天推出的第二篇,分別討論塑膠射出產業與模具產業在緬甸的困境,引起了很大的回響。今天,我們再針對沖壓產來討論,作為一系列討論文章的第三篇討論主軸。

民生工業要角,缺電、缺技術、缺人才,影響緬甸沖壓產業的發展

與塑膠射出廠一樣的冏境,沖壓業的發展,也一直受限很多。從過去資金不足,無法採購大量的機台,電壓不穩,無法採購先進電腦控制機台,至今發展仍然受限於環境。目前跟沖壓有相關的機台中,多數是大型的鐵版折彎、裁切的機台為主,也有少部份的標準機台,是傳統式的機械式沖壓設備,當然,也有部份家庭式小工廠,用的是小噸數的機械式沖床機台,用來生產的是馬口鐵材料的蚊香腳架。

這場景,是不是像30、40年前的中國或是台灣發展場景。沒錯,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仍然是這個景象。

那回過頭來看,緬甸就沒有沖壓業的發展需求嗎?也不盡然。我們先回歸到沖壓業的客戶層面,誰需要生產沖床業所需要加工的版件。汽車業、建築業、電子業、生活用品、文具類等等,大多用的到,但在緬甸,我想汽車業與建築業的發展將最快速,以車廠為例,目前己有中、韓、日、印度的車廠在此設立,其中中國車廠(與緬甸合資)早在十多年前投產,但近期因不適日本二手車的低價競爭而關廠,而日本與韓國車廠己經在2013年開始,在緬甸組裝生產並於2015年起開始在緬甸銷售車輛,而印度車廠預計在2018年陸續投產,加上法令己通過二手車的進口將禁止右駕車,且有5年的車齡限制(目前99%的用車都是日本的右駕車,但法規規定是左駕車才是合法的車),其汽車本地生產製造的市場能見度己可見到。而建築業更不用說了,近年廠房大舉興建,建材需求很大,但建築相關的料件是以壓紋、折版或波浪為主,故是業主必需思考如何滿足建築行業的需求,才有可能接到訂單。

其它產業呢? 我們上面說的蚊香架,就是用本地回收的罐頭(馬口鐵),經過整理後,在家庭小工廠內,用機械式沖床設備,仍至於手工機台,就可以生產製造,其它像挖耳朵的耳杓、夾豬毛的夾子、打火機的上蓋、挖土的鏟子,家裡用的低價金屬湯匙、叉子等等……仍有許多民生生活用品可以生產製造,但在緬甸,都仍然是用手工機台或是機械式的小機台在小量生產,沒有規模經濟產生。

困境重重,導致沖壓業在緬甸發展不順

市場之大,為什麼目前仍然沒有具規模的大廠進入呢? 我們來討論下面幾項緬甸發展沖壓產業的困境:

1) 電力與電壓:過去緬甸就是“免電”,完全不用電。猶記得2004年第一次來緬甸時,一停電,居然是二週後才來電,因為政府說,電力設備損壞,必需等零件修好,或是從國外採購“新”的零件送到,才可以復電。據說,經常性停電會是二週以上,最長達3個月之久(還好當時有手機的人不超過10萬人,不然民怨四起,可不好交待),所以在當時,有錢人家裡都有發電機。工廠呢? 當然要自備發電機,不然就是純人工運作(所以人工沖壓機台還是在緬甸可見)。2017年的現在,雖然仍未達到“不斷電”的狀況,像今年的4-6月,每週仍有2-3次的停電機會,但每次復電都在2小時內,只有最近在更換電力設備,才會有長達6小時的停電,方便電力部人員來替換設備。而工業區,目前己被要求不能斷電,但因為所有工廠都仍具備發電設備,所以工廠仍然不擔心停電問題。

2) 模具的開發:如前篇所討論的,緬甸沒有模具相關的製造工廠及人才,當然技術也非常的落後,故沒有模具開發的相關產業,是目前產業開發中最大的致命傷所在。

3) 原料的取得:雖然目前緬甸的鋼捲進口量年年上升,但主要還是以生產建材為主,如屋頂、鐵版牆等,而沖壓業目前需求量小,故較少有沖壓相關的版材、厚度可以採購。但這些進口商或代理商是有能力直接代業採購進口,仍甚至於業者可直接從國外採購。2015年也聽聞寶鋼的越南廠己投產,將大量的銷售便宜鋼材進入緬甸,而台灣的新世紀鋼構廠也己在仰光設廠,未來原料的取得問題,可有效改善。

4) 技術人才的培育:沖壓業的基層員工雖然好找,但技術仍需要培育。目前沒有相關的大型廠家,故有經驗的人員也較難以聘用得到,而設備保養、維修的概念也完全沒有,故產業要進入緬甸,仍需要一段時間的人才培育才行。

5) 本地訂單的找尋:過去由於在本地並沒有大型的沖壓設備廠商,故目前知名廠商的沖壓件需求,仍然仰賴中國或泰國的沖壓廠來供應,也因為運輸距離長,管控不易,故目前本地市場較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氛圍。但是未來若有廠家成了氣候,市場將很大。

6) 下游的配合廠商少:如電鍍、熱處理、CNC、線切割等等,前置或後製加工的配合廠商少,有些產品也難以製作,是目前市場遇到的難處。

沖壓產業在緬甸困難重重,那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在此生存。有,當然有。

產業在緬甸的困境這麼多,那麼未來的機會又在那裡?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走門道,如何在大家沒看到的機會之前,找出商機,這才是企業要在一個空白市場之中,畫出一幅美麗圖畫的最好機會。

不論你對於客戶端的想法如何,緬甸整個市場對於沖壓產業,目前仍然屬於空白階段,如果能夠整合中、下游的廠商,一起進駐緬甸,大家一起來享受這邊低工資、耐操、耐勞的員工特性,將可再創事業的另一高峰。

CIMG1294.JPG鏟子,是用灌模出來的

CIMG1295.JPG沙模製作中

CIMG1296.JPG等等就會把燒融的鐵水倒入

IMG_20170609_204414[1].jpg小型手工沖壓機台

IMG_20170609_204715[1].jpg蚊香架與挖耳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緬甸洪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