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通訊業大開放,造就許多新品牌在本地坐大為王。

 

緬甸市場中,最大的品牌是中國品牌華為,2013年以前,該品牌在緬甸民眾的心目中,是神的地位,不可取代,據民間民調所顯示,華為品牌的手機,在緬甸的市佔率超過6成,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該品牌有足夠的配件(皮套、電池)等配套配件(不論是原廠配件還是山寨配件,都有豐富的存量) 。

2013年年中,迎來了第一波的電信開放潮,中國品牌酷派(COOLPAD)搶佔了先機,佐以按鍵機品牌發達通(FARDA)及ZXET,也在那個時間點打下了江山。

2014年年中,第二波的電信開放,更大量的成就了許多的山寨機品牌,OPPO、VIVO、HELLO、MY PHONE、BOSS STYLE、XBO、海信等中國商人所自行建立或與緬甸人合資的個人品牌,都在那短短的半年內,賺下了三個資本額以上,立下了品牌經營的基礎。

然而,市場最終會回到基礎面,上述的多數品牌,在2015年就散逃的也不在少數。

分析其主要失敗的因素,洪顧問歸納如下:

一、                沒有做好經營的準備:這些失敗收場的廠商,多數因為第一年的發展太順利且太快,導致有的廠商基本體質並不好,並沒有先回頭把企業體質調整準備好,而是加舉進攻市場,大量囤積庫存,加上貨幣貶值,導致在2015年嚴重虧損。

二、                品質不佳:山寨機本身的品質質量不佳,加上市場搶攻,急於出貨,導致出貨品質不差,退貨率高,從賺錢變成今年要消化去年的退貨,導致虧損。

三、                售後服務不佳:山寨機質量不好,加上售後服務的腳步跟不上,某品牌廠商的總部洪顧問去看了,去年半年賣了30萬多台手機,結果現在他們總部堆積了大約1萬台的待修手機,光這些待修手機,就把他們品牌價值給削低,也產生了許多顧客抱怨。

四、                維修配件價格過高,也取得不易:由於維修的配件屬該廠商的獨家商品,所以廠商要價頗高(若一台手機批發價為5萬緬幣,其維修配件叫價1.5萬~2萬緬幣,坑殺消費者),加上維修師父的手工費,大約是一部新手機的5~6成價格,2013年才取得手機的大多是較為弱勢的緬甸人,且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機,如此的品牌操作手法,導致消費者還要花費大筆資金去採購配件或新手機,此舉讓消費者心理不舒服,向零售業者抱怨,成為社會氛圍後,業者及消費者更群起抵制該品牌手機。

五、                相關的配套零配件(皮套、保護貼等)市場買不到,原廠亦不供應:由於緬甸人愛面子,以這些廠商所配附的配件只有一個,但用了半年就壞了,市場又買不到,導致這些愛面子的緬甸人買不到相關的配件可以搭配,如此一來,就影響後面再採購這品牌的意願,生意就只能做一次。

 

上述這些狀況,多數上述品牌亦仍未改變,可以預期的未來,這些品牌到最後,只會消滅到剩5個以內。

 

至於國際品牌大廠呢??  蘋果手機,在緬甸屬超高單價商品(比台灣價5成),且相關的維修人材、材料亦不足,所以市面上使用蘋果手機的,多數是有在跑國外的進出口商及其家人或外國人,估計不超過3000台。三星手機由於有大量的中國山寨機及原廠翻修機在緬甸當真的三星手機及新手機賣,機況不穩定,且價格也高,導致三星手機品牌的名聲不佳,市佔率不及1成。台灣人所熟悉的ASUS、郭董的INFOCUS手機、東南亞的台灣之光KINGCOM、法國品牌的ALCATEL、中國的聯想、MOTOROLA等品牌,雖然都在緬甸可以看到該品牌手機的蹤影,但可能是中間運銷系統未建立好,或是本地的經營者經營不善,或甚至是直接是從中國電信商所拉出來的庫存滯銷貨等(與原廠無關),原因不一而足,但這些品牌的手機就像是如壇花一現,在市面上還是很難看到該品牌手機的長期存在。

 

緬甸經營手機品牌難不難。洪顧問認為並不難,只要你找到一個好的合作對象,選對操作策略,佐以長期品牌經營的決心及資金,如此一來,你的手機品牌要在緬甸打下一片江山,一點也不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緬甸洪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